跳至主要內容

2023年openDACS开源EDA与芯片大赛-赛题二

iEDA大约 18 分钟

赛题2:增量式时序优化算法

主办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央视网、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无锡市人民政府、江苏软件产业人才发展基金会、苏州工业园区、无锡高新区等

联合承办单位: openDACS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深圳微纳研究院、深圳华秋电子有限公司

本赛项聚焦: 集成电路产业的数字设计、模拟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处理器设计自动化、生成式芯片设计等领域,对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赛项包含: 五个方向共计10道赛题。

出题单位: 鹏城实验室,openDACS工委会SIG3

赛题Chair: 李兴权

宣讲嘉宾: 黄志鹏

1. 赛题背景

芯片在手机、电脑、汽车等电子设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芯片的时序性能控制着数据的传输速度、指令的执行时间,确保设备的高效运作和用户的流畅体验。本赛题针对芯片设计的性能需求,聚焦于增量式降低芯片的时延。

时序优化问题一直是芯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芯片集成度的不断提高,时序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关键。时序优化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降低芯片的时延,以保证芯片的正常工作。在不改变网表的情况下,时序优化的常用技术包括门控大小(gate sizing)和单元移动。权衡单元的上下游负载电容,从而实现延迟的降低。

门控大小技术可以通过调整逻辑门的尺寸来减少电路路径上的延迟。具体而言,增大门尺寸可以驱动更大的负载,从而减小下游延迟。然而,增大的门尺寸,会导致其驱动单元的负载增加,从而增大上游延迟;单元移动技术可以通过重新排列电路中的逻辑单元来改善电路性能。通过将相关单元放在靠近彼此的位置,可以减少电路路径长度并降低延迟。

本赛题针对布局后单元分布与走线情况,在不改变网表的情况下使用调整门控大小和单元移动等技术进行增量式时序优化,要求参赛队伍能够选取合适的算法,并尽可能采用并行等性能优化方法,提供高性能的时序优化算法。

2. 赛题描述

2.1 描述

本赛题中,为了简化问题,将芯片区域划分成网格,忽略网格中单元的坐标与重叠,只需满足网格内单元的总面积不超过指定的最大可容纳面积。同样的,以网格作为GCell,只需考虑二维布线,保证线网连通且每个GCell内的走线不超过指定的布线容量。如图1所示。

需要参赛队伍结合对时序优化手段的理解,设计一个C++程序,该程序应能根据赛题共建方提供的解析后数据,构建合适的数据结构,并通过时序优化算法,完成对版图的优化。程序输出为优化后的布局和布线结果。图2给出了简单示例。

借助开源项目,赛题共建方提供参考流程与文件解析,如图3所示(其中黄色部分需要参赛队伍进行填充设计),参赛队伍需要完成以下几点:

(1)根据赛题共建方提供的解析后数据,构建合适的数据结构,兼顾高效存储与算法应用。

(2)对于单元布局,要求在不改变网表的情况下进行优化,其中门控大小调整会提供标准单元库,单元库中为每种功能的逻辑单元提供了n个size,即有n个不同的库单元实现了相同的组合逻辑功能。为了保证优化后的网表保持原有的逻辑功能,每个单元只能替换为具有相同组合逻辑功能的库单元。

(3)对于单元移动后需要更新走线情况,需要满足布线需求小于布线容量,布线需求的计算方式为通过GCell完整的track条数,布线容量的计算方式为当一根线完整地经过GCell时,将使用一根完整的track,对于未完全穿过,则简单计算为0.5根track。赛题共建方会提供样例进行比对。

(4)在满足增加面积的约束基础上,进行时序优化,输出时序优化后的合法布局布线结果。

(5)使用赛题共建方的时序评估工具获得评价结果,根据参赛队伍输出的走线情况,根据线长和单位RC,时序评估工具使用非线性延时模型(NLDM)和互连线Elmore计算最差/总负裕量。

本赛题允许参赛队伍结合算法的具体需求,使用最多8线程进行并行加速。

2.2 赛题Case

赛题共建方为参赛队伍提供赛题Case用于验证和优化设计的程序。下面是对所提供的文件的简单示例。

(1)网表:netlist(.v文件)

(2)初始布局:GCell单元位置信息(.def文件)

具体单元描述如下:

  • Cell

对应工艺下的单元,包含形状(如宽、高)、类别标记(Gate Sizing所需)等信息。

数据(信息)获取接口:

int get_width() const; // 获取单元宽度
int get_height() const; // 获取单元高度
equivCellType get_equiv_cell_type() const; // 获取单元所属类别
  • Instance

设计文件使用的单元实例,对应具体的Cell;标注连接关系(Net)所需的引脚(Pin)点,提供位置的获取和更新接口。

数据(信息)获取接口

Cell get_cell() const; // 获取工艺下对应的
Cellint get_coordi_x() const; // 获取Instance左下角横坐标
int get_coordi_y() const; // 获取Instance左下角纵坐标
void update_location(Point);

全局接口

vector `<Instance>` get_inst_list() const; // 获取设计所有单元集合
vector `<Net>` get_net_list() const; // 获取设计所有线网集合
vector `<Cell>` obtain_equiv_cells(Cell* cur_cell); // 输入当前Cell,获取同类型的Cell集合(供Gate Sizing)

(3)初始绕线

  • GCell

GCell是一个矩形方格,通过GCell将版图划分为多个方格,每一层的GCell规格一样,其定义如下:

GCELLGRID [axis] [start] DO [scale_num] STEP [interval]

其中"GCELLGRID"为GCell定义的起始字段;"[axis]"为所要描述的轴方向,X和Y;"[start]"为轴开始的坐标;"[scale_num]"为轴上的坐标数量;"[interval]"为坐标之间的间隔。

在def中的示例如下:

GCELLGRID X 1200 DO 2 STEP 500
GCELLGRID X 0 DO 5 STEP 300
GCELLGRID Y 1050 DO 2 STEP 50
GCELLGRID Y 150 DO 4 STEP 300
GCELLGRID Y 0 DO 2 STEP 150

以上GCellGrid定义在版图(Die)上如下所示:

  • Guide文件

Guide作为布线的结果,其单位是一个完整的GCell,Guide只需要描述routing层即可。

以net0举例,其布线结果在guide文件如下:

net0(
300 150 1200 450 M1
900 150 1200 1050 M2
900 750 1200 1050 M1)

GCell在每一层的大小分布都是一致的,通过分析guide,net0的布线结果如下:

  • 开源工艺库(.tlef文件、.lef文件、.lib文件)
  • sdc文件(.sdc文件),定义需要进行时序优化的时钟。

2.3 输出文件

本赛题要求参赛队伍的程序在完成时序优化之后输出优化后的单元布局和布线结果。输出文件的格式应与赛题共建方提供的赛题Case中输入的格式保持一致。

2.4 环境

建议参赛队伍的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C++使用兼容C++20版本,并在Linux系统环境下进行开发。下述给出参考方式:

(1)从Dockerhub上下载,使用镜像提供的编译工具和依赖库进行项目构建。

(2)手动安装依赖并编译。

3. 评分标准

赛题的所有测试案例根据网表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测试案例。赛题从这三类测试案例中筛选并提供一部分案例给参赛队伍评估算法的质量;其余案例只作评分用途,不开放给参赛队伍。

每个测试案例有独立的评分,遵循同样的评分标准:

(1)在限制增加面积的基础上,比较最差/总负裕量的提升幅度,数值越大排名越靠前。取队伍的前10名,第一名10分,第二名9分,依此类推。

(2)输出的布局结果需要满足合法性要求(GCell内的单元面积,GCell间走线无溢出),在给定的运行时间和内存限制下运行,否则不得分。

(3)对评分案例集中的每个案例进行评分后,总得分为单个案例得分的加权求和,其中单个案例的权重系数与该案例的规模成正相关。总计分越高的队伍,排名越高。

4. 参赛作品要求

4.1 初赛作品

参赛队伍(成员1~3名)提交该赛题的设计文档及作品源代码。

(1)设计文档要求是PDF文档,在文档中应写清楚技术实现细节并提供测试案例上的测试结果,包含以下几点:

  • 功能描述
  • 整体设计框架
  • 功能模块细节设计
  • 方案的优势和挑战
  • 测试结果与数据分析

(2)作品源代码需要包含以下几项:

  • 源代码
  • 编译好的code二进制文件
  • readme(对最终提交算法的基本说明,包括运行方式、输入格式说明等)
  • 依赖的第三方库(如果有的话需要一并提供,防止由于版本不同而带来的结果差异)

4.2 决赛作品

参赛队伍在初赛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作品,如提升关键算法的性能,优化代码的实现,增强代码可读性,符合开源代码规范性等,并提交最终源代码及设计文档参加决赛。

4.3 作品提交通道

参赛队伍提交作品前,需将队长在大赛官网上的注册邮箱、用户名、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邮件发送给本赛题工作人员(联系邮箱:Johnhw_2019@qq.com,邮件主题命名为:“队伍名称”建仓申请),工作人员将为该队伍在 AtomGit 上创建一个私有仓库,并将队长添加为该仓库管理员。参赛队伍完成作品后,将作品相关文档及源代码提交至该仓库即可。提交作品命名方式为:赛题名称+队伍名称+作品标题。

赛题2的AtomGit网址:https://atomgit.com/opendacs/competition-t2open in new window

5. 奖励方案

(1)初赛评选冠军1名,奖励5万奖金;开源EDA新秀奖2名,奖励0.5万元;各颁发证书。

(2)初赛冠军将进入开源EDA与芯片赛项总决赛,在2024年4月进行总决赛路演,有机会获得“openDACS开源之星”及额外奖金2万元。

(3)为所有获奖队伍提供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开源芯片研究院、鹏城实验室、中科鉴芯(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实习机会。

6. 参考文献

[1] S. Held and J. Hu, “Gate sizing,” in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for IC Implementation, Circuit Design, and Process Technology, L. Lavagno, I. L. Markov, G. Martin, and L. K. Scheffer, Eds. Boca Raton, FL, USA: CRC Press, 2016, pp. 245–260.

[2] Papa, David A., et al. "RUMBLE: an incremental, timing-driven, physical-synthesis optimization algorithm."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ysical design. 2008.

[3] Held, Stephan. "Gate sizing for large cell-based designs." 2009 Design, Automation & Test in Europe Conference & Exhibition. IEEE, 2009.

[4] Li, Zhuo, and Weiping Shi. "An O (mn) time algorithm for optimal buffer insertion of nets with m sinks." Proceedings of the 2006 Asia and South Pacific 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 2006.

[5] Papa, David A., and Igor L. Markov.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in Physical Synthesis of Integrated Circuits. Vol. 166.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12.

[6] Zou P, Cai Z, Lin Z, et al. Incremental 3D Global Routing Considering Cell Movement and Complex Routing Constraint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Aided Design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Systems, 2022.

附1:10个赛题总体介绍

本赛项包含五个方向共计10道赛题,分别如下:

数字芯片EDA方向:

赛题1:功能向量的时序电路故障模拟器

赛题2:增量式时序优化算法

赛题3:FPGA工艺映射算法及优化

模拟芯片EDA方向:

赛题4:模拟电路优化算法

赛题5:运算放大器自动化设计

芯片制造EDA方向:

赛题6:基于BSIM-CMG模型的器件模型提参

处理器设计自动化EDA方向:

赛题7:ASIP基于OpenHarmony软总线特性的硬化IP设计

赛题8:基于开源PDK的硅基板互连设计

生成式芯片设计方向:

赛题9:基于自动芯片生成框架AutoChip(ChipGPT 2.0)的流水线CPU设计

赛题10:AutoChip(ChipGPT 2.0)芯片创意设计

附2:赛制/赛程

1. 竞赛流程

  • 2023.09 -2023.11 在大赛官网、openDACS公众号、CCF集成电路设计专委公众号发布各个赛题
  • 2023.09.30 - 2024.2.28 参赛队伍报名参赛,提交作品,并由出题方辅导改进
  • 2023.10.15 在CCFDAC2023大会开源EDA专题论坛现场进行赛题答疑
  • 2023.10.15 - 2023.12.30 在指定单位安排讲座(中科院、北大、复旦、清华、武汉理工、深圳技术大学等);在电子发烧友网站安排1-2次在线讲座
  • 2024.03.31 初赛评审,评选各个赛题冠军及新秀奖,出题方辅导冠军队伍改进
  • 2024.04.01 - 2024.04.15 决赛作品提交
  • 2024.04 决赛评审,十个赛题冠军汇总评选出3名openDACS开源之星奖
  • 2024.06(暂定) 开放原子开发者大会,公布获奖名单与线下颁奖

2. 竞赛咨询

请参赛队伍加入本赛项微信交流群“openDACS开源EDA与芯片大赛”,微信群二维码:

如微信群二维码过期,可直接联系本赛项负责人微信:WinPolestar,申请加入交流群。

参赛队伍在报名及提交作品后,可将报名信息、参赛作品发至
Johnhw_2019@qq.com

3. 参赛队伍须知

本赛项正式开始比赛的要求为:报名队伍数量至少达到10支,且提交作品数量至少达到5个。若未达到报名队伍或提交作品的数量要求,则本赛项可能被延期或暂停,届时将由本赛项各共建方(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深圳微纳研究院、深圳华秋电子有限公司)向您发出书面通知。

附3:作品提交要求

1. 参赛作品内容要求

各赛题具体作品内容要求详见“赛题”栏目中各赛题描述。

2. 参赛作品规范要求

(1)参赛作品须符合本届大赛赛项要求及主题,作品名称应能体现作品主要特征。

(2)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不可侵犯任何他人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且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3)作品必须可分离原开发环境,具备可演示的运行环境,能够在组委会提供的测试账户上编译/运行或自行提供编译/运行环境。

(4) 作品允许使用他人开源代码,但必须在保持原有版权的基础上,注明出处和其它开源代码的依赖关系。提交作品时,必须在分析设计文档中明确说明作品中其他开源代码的作用及所占比例。

(5)作品应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作品应与设计文档描述的功能一致,如未能实现设计文档中描述的所有功能,应注明未实现功能及其所占比例和重要程度。

3. 参赛作品提交要求

(1)参赛队伍提交作品前,需将队长在大赛官网上的注册邮箱、用户名、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邮件发送给本赛题工作人员(联系邮箱:Johnhw_2019@qq.com,邮件主题命名为:“队伍名称”建仓申请),工作人员将为该队伍在 AtomGit 上创建一个私有仓库,并将队长添加为该仓库管理员。参赛队伍完成作品后,将作品相关文档及源代码提交至该仓库即可。提交作品命名方式为:赛题名称+队伍名称+作品标题。AtomGit网址:https://atomgit.com/。open in new window

(2)参赛队伍均可在不改变作品名称和主要功能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作品迭代升级,对应赛程最后一次提交的作品为参赛作品。

(3)评审期间,参赛队伍须按照组委会的要求补充提交作品相关材料。

(4)所有已提交的参赛作品和相关材料原则上不予退还。

附4:评审规则与评审专家组

1. 评审规则

(1)各赛题评审细则详见"赛题"栏目中,每道赛题的验收标准。

(2)完成参赛作品文档说明,文档技术路径可行,并被方向专家评审后通过。

(3)代码功能完成指标要求,并提交规范的代码和详实的文档,最后经过评审代码合入到对应仓库。

(4)根据每道赛题中验收标准说明获得对应奖项。

2. 评审专家组

李华伟(组长,openDACS工委会主任兼SIG1负责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处理器芯片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负责赛题1)

何均宏(联合组长,openDACS工委会联合主任兼执行总监,负责本赛题赛事组织运作,参与赛题7-10评选)

李兴权(鹏城实验室副研究员。负责赛题2)

罗国杰(openDACS工委会SIG2负责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长聘副教授、高能效计算与应用中心执行主任。负责赛题3)

杨 帆(openDACS工委会SIG3负责人,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参与赛题2评选)

解壁伟(openDACS工委会SIG4负责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鹏城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参与和负责“一生一芯”和开源EDA等项目。参与赛题2\3评选)

叶佐昌(openDACS工委会SIG7负责人,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研究员,负责赛题4、5)

李志强(openDACS工委会SIG5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EDA中心负责人,负责赛题6)

刘永新(深圳市微纳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助理院长,负责赛题7)

王郁杰(之江实验室,研究专家,负责Chiplet等分离制设计方法的计算核设计、互连系统设计、EDA设计等工作,负责赛题8)

樊嘉祺(华进半导体,封装设计经理,负责2.5D/3D集成封装、晶圆级扇出封装、三维异质集成等封装设计、仿真技术研究。负责赛题8)

王 颖(openDACS工委会SIG8负责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负责赛题9-10)

黄 宇(华为半导体科学家,深圳海思EDA首席架构师和EDA实验室主任。参与赛题1/4/8评选)

杨 凡(深圳国微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参与赛题2评选)

刘 勇(深圳华秋电子有限公司旗下电子发烧友平台社区运营负责人,负责线上讲座,参与赛题7-10评选)